中国人的好传统,我在台湾女人身上看到了
推荐阅读:
一个人要倒霉之前出现的五种预兆
大吃一惊,旧社会原来这个样
新型毒品悄悄瞄准00后孩子,皮肤一碰就沾毒
一代做官九代冤!子女的福报,一看便知!
拷问灵魂: 恩师蒙难, 76弟子竟无一人是男儿 !
难怪好人有恶报 原来秘密全在这里!
像猪一样活着,像猪一样死去 !
她的丈夫是中国将军,却惨被断头!
有才无德者 断不可用!——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咱们的大恩人走了,他是谁?
大逃港:我死后,连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
那天,在台北租了一部车子准备去淡水玩,司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士,他穿着熨烫的十分合贴的白衬衫,衬衫外边罩着一个像股票经纪人一样的马甲,带了一幅金丝边的眼镜,看起来十分温文尔雅,完全不像我们大陆司机的装扮。
开始他并未多说话,只是问了我们要去的地址。可是当我们向他问了一个问题以后,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一路说个不停。
来的几天,我们也同其他台湾人有接触,发现台湾人不论男女老幼大都很健谈,也很善良。
我问他,为何台湾女人说话都是一个腔调,大多都是温柔、且速度很慢,难道她们上学的时候学过这方面的礼仪吗?
司机先生从反光镜里看我一眼说道,你刚才上车的时候,和你先生讲话,我真的以为你们在吵架,可后来发现你们不是,只是在聊天而已。
而在台湾,如果是像你们刚才那样的语速说话,就一定是在吵架了。
他继续说道,在台湾,不论男女,语速都很慢,也很柔,公共场合不太会有人高声讲话,如果特别生气的时候,也最多会提高一个度,尤其女孩子,顶多会说,你走开,我不想理你。
他继续说,台湾的女人,尤其年岁大一些的,更加传统,她们就是秉承著女人的温良恭俭让的品行规范,在家善待自己的先生,尽心抚养自己的小孩,在外与人为善,尽量不与任何人起纷争。
这让我回想起来,我们上学时,都学过这样的一句教诲,“尊重上级是服从,尊重下级是高贵,尊重同级是德行。”
他这一路讲来,我不仅收益颇多,也深感惭愧,我也是一个女人,但同台湾女人比起来,就像是一个女汉子一般,声音高昂,语调急速,做事雷厉风行,有时比男人还强势,也失去了女人应有的美感。
我们大陆的女人,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就是男女都一样,女人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干的女人都可以干!
所以,我们像男人一样说话,像男人一样做事,像男人一样冲锋陷阵。
可是,最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并未获得男人的尊重,相反却失去了男人对我们的怜惜,因为,大陆的男人已经将我们看做是同性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男人去爱护的女人。
在台湾的几天,遇到过很多台湾当地人。
他们也知我们是从内地来的游客,但对我们却丝毫没有对外乡人的那种排外的感觉。
不论是在拥挤的餐厅,亦或是7-11那样的小超市,甚至是在火车人,当我们向他们咨询的时候,他们都是极其认真的回答我们,丝毫不会敷衍。
那天在去台北九份的小火车上,火车上人很多,在一个站点上来一位年轻的男人,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可爱的儿子,于是,我和老公站起来将座位让给他们,可他们却说一个座位就好,让妈妈带着两个小孩挤一挤就好,可我们还是站立一边让他们坐下。
那个男人一个劲的道谢,非常不安的样子。
我想缓和一下气氛,就随便问他,你们是台北当地人吗?
这一问,马上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他非常热情的从介绍台北的景点以及人文,以及对我们这几天的行程安排,全部都认真仔细的给与了详细的建议,直至他们下车前,他还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后一定要将他的手机号告诉我,还打了一下看通不通,并且对我说,在台北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疑惑不懂,就一定要打电话给他。
一趟旅游,获得许多震撼与反思。
我联想到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时这样的真诚过。
小时候我感受过人们之间的热情与真诚,那时的人们真的很纯洁,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奸懒馋滑,人与人之间很单纯。
但是曾几何时,就变了呢?
我们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东西——真诚,这让我们变得怀疑一切,怀疑他人的用心,怀疑他人的目的,怀疑我们遇到的一切事情。
包括我自己在内,如果有人向我问路,我会先后退一步,再告诉他,还要警觉的看着他是否有不好的举动。
在台湾仅仅呆了几天,却让我改变了很多。
跟自己先生或者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将语速慢下来,与别人说话的时候也开始微笑示之不再紧绷著脸,当然,我学的仅仅是皮毛,台湾人的热情我恐怕学不来,但是,我会尽所能的从外表去仿效,慢慢的将其变为自己真正的内涵。
| 我们失去的,台湾都留下了 |
韩寒
01
空客320降落在桃园机场,降落声把我震醒。
手机里正好播放到张艾嘉的《戏雪》,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陈升写下这样的词:“1948年,我离开我最爱的人,当火车开动的时候,北方正飘着苍茫的雪,如果我知道,这一别就是四十余年,岁月若能从头,我很想说,我不走。”
对于台湾,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电影里。后来魏德胜和九 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欢的作家,梁实秋、林语堂、胡适也都去了台湾,而且他们都和鲁迅吵过架。当大陆穷的时候,台湾有钱,后来大陆有钱了——确切的说,是小部分人有钱了,台湾又有了……
战火把同一个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峡的两岸,那些具体到每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已经被时间慢慢抹平。
02
台北的街道的确像优客李林唱的那样,像迷宫一样展开在我的眼前。但是对于异乡人,每个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宫。在酒店住下,诚品书店就在旁边。朋友的眼镜架坏了,于是晚上先陪着朋友去配眼镜。
我们坐计程车来到了台大附近,进了一家眼镜店。没有声音酥麻的台妹,老板亲自上阵。朋友看中了一副镜框,但要一周以后才能取。朋友说,那算了,我在台湾只留三天。
让我诧异的一幕出现了,老板居然从柜台里摸索出了一对隐形眼镜,塞在我朋友手里,说,实在不好意思,没能帮上你的忙,这个送你,先用这个应急吧。连我这般总是把人往好里想的人第一反应也是——我靠,哪有这种好事,这里面是有什么猫腻吧?
平安的走出了这家眼镜店,我们换去了隔壁一家。这家眼镜店承诺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镜做好,然后那家店的老板用朋友残留下的镜片临时找了一个镜框凑合装了起来,告诉朋友,这个可以晚上用。这两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边眼镜店,还是自己随机找的,要不真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组织方安排的,目的为了让大家增加对台湾的好感。
台湾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游行和抗议横幅,这一切对于大部分大陆游客来说都太新鲜了,于是很多游客守着电视机看晚上的政论节目。我妈妈去年从台湾旅游回来,就说那里太好玩了,领导人可以在电视里随便骂,比快乐大本营还要欢乐。
03
但给我留下了比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松鸿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个计程车司机。一天早上,我从酒店下楼,打了他的车去阳明山。到了目的地我发现把手机拉在出租车上。我没有记下车牌号。朋友们忙着帮我联系出租车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讯息,我也打给酒店,想让他们查看一下监控录像,确认车牌号。
一会儿,我接到了酒店的电话,我问他们,是查到车号了么?他们说,监控录像里讯息太多,还没有查到,但是刚才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开回酒店,把一个手机交给了前台,说是一位从你们这里上车的先生遗落在车里的。
说实话,我石化了。我问到了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和名字,说我想酬谢你。王松鸿说,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桩,我们都是这样的。他告诉我,前几天刚和几个朋友环岛开了一圈,打算过一段时间来大陆旅行。他说他开计程车就是为了能够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还来一句:你有脸书么?我说,大陆的互联网没有脸……书。他说,哦,对哦,是哦。我不和你说了,有客人了,再联系哦。
也许是我的命好,遇见的都是好人,也许是我走的肤浅,几乎所有人都和气。毫无疑问,如果我在台湾多停留几天,我当然能看见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许他硬件不够新,也许他民粹涌现,也许他民怨不断,也许他矛盾不少。没有完美的地方,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完美的文化,在华人的世界里,它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的确没有什么比它更好了。
04
这篇文章里不想谈论什么政治和体制。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写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这些失落并不是来自于这几天浅显的旅行,而是一直以来的感受。
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前几十年教人凶残和斗争,后几十年使人贪婪和自私,于是我们很多人的骨子里被埋下了这些种子;
我失落在我们的前辈们摧毁了文化,也摧毁了那些传统的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摧毁了信仰和共识,却没有建立起一个美丽新世界,作为晚辈,我们谁也不知道能否弥补这一切,还是继续的摧毁下去;
我失落在不知道我们的后代能不能生存在一个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的环境之中;
我失落在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写这篇文章时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以免哪个地方说过了线;
我失落在当他人以善意面对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除了利益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我们几乎对一切都冷漠。这些冷漠和荒诞所催生的新闻都被世界各地的报纸不停的放在头版,虽然可以说这是官方的错,但无奈也成了民族的注释。
05
是的,我要感谢香港和台湾,他们庇护了中华的文化,把这个民族美好的习性留了下来,让很多根子里的东西免于浩劫。纵然他们也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
而我们,纵然我们有了丽兹卡尔顿和半岛酒店,有了GUCCI和LV,我们随便一个大片的制作成本就够他们拍二三十部电影,我们的世博会和奥运会他们永远办不起,但走在台湾的街头,面对着那些计程车司机,快餐店老板,路人们,我却一点自豪感都没有。
我们所拥有的他们都拥有过,我们所炫耀的他们的纳税人不会答应,我们所失去的他们都留下了,我们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让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个民族的一切,别的国家不会因为你国的富豪疯狂抢购了超级跑车和顶级游艇而尊敬你的国民。坐在空客330的机舱里,飞翔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
既然我们共享着太平洋的风,就让它吹过所有的一切。
难得诚品特荐 (请点图片查看)
“论语” | 民国课本 | 日本家用花洒 |
海藻凝胶眼膜 | 古文观止 | 南渡北归 |
历史深处民国 | 文白对照史记 | 抗寒雪地袜 |
羽绒服干洗 | 一梳即黑 | 光腿神器 |